【污水处理问答】在运行过程中如果发现污泥发黑怎么解决?
产生原因:曝气池溶解氧过低,有机物厌氧分解释放出H2S,其与Fe作用生成FeS
产生原因:曝气池溶解氧过低,有机物厌氧分解释放出H2S,其与Fe作用生成FeS
产生原因:缺乏营养或水温过低,污泥生长不良,大量污泥解絮
产生原因:进水负荷过高,冲击负荷较大,造成部分污泥分解并附着于气泡上使气泡发粘不易碎,因此水面积存大量气泡。
产生原因:污泥老化,泥龄过高,解絮后的污泥附于泡沫上。
二沉池污泥上浮指的是污泥在二沉池内发生酸化或反硝化导致的污泥漂浮到二沉池表面的现象。这些漂浮上来的污泥本身不存在质量问题,其生物活性和沉降性能都很正常。
二沉池表面出现浮渣后,首先应检查刮渣板、浮渣斗和浮渣冲洗水是否正常,浮渣泵是否出现问题,如果是刮渣系统本身的故障,应立即修理。
答:可采用短程反硝化,因为短程反硝化是直接将亚硝酸氮反硝化为氮气,可大大节省能耗,只是因为亚硝酸氮是不稳定的,很难积累,既然出水亚硝酸氮这样高为何不试试呢?如果能实现,要外加碳源也是很合算的。
生化池在运行过程中,当微生物一旦受到负荷(水量、浓度)的冲击,COD去除率会突然下降,严重时污泥会从生物填料上脱落,使出水变混。
节假日或临时停产而导致没有生产废水的现象可能会经常碰到,这时我们可以在生化池内加入生活污水或泵入河水并投加用干面粉烧熟的浆糊来维持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在生化池内,可按每100m3的容积投加5-10公斤干面粉的比例投放,或者按比例投加废酒精,每天曝气4-8小时。
我们已知道,微生物最适宜生长繁殖的温度范围为16-30℃,当温度低于10℃时,废水的净化效果将明显降低,一般来说,温度每降低10℃,COD的去除率会降低10%。那么在冬季,生化池又怎样运作呢?一种方法是在调节池内通入蒸汽,提高生化进水温度;另一种方法是在生化池内补加生物污泥,以提高污泥浓度和降低污泥负荷,如水温能维持在6-7℃,活性污泥仍能有效地发挥其净化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