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丝状菌污泥膨胀几种理论
丝状菌污泥膨胀五种理论:1、A/V假说;2、动力选择性理论;3、饥饿假说;4、存储选择理论;5、氮氧化氮假说
丝状菌污泥膨胀五种理论:1、A/V假说;2、动力选择性理论;3、饥饿假说;4、存储选择理论;5、氮氧化氮假说
所有的污水除磷方法都包含有两个必要的过程,首先将溶解性磷(磷酸盐)物质转化为不溶性悬浮(颗粒)性状态,然后通过固液分离将磷从污水中除去。
回流污泥量的调整方法有哪些?
按照二沉池的泥位调节回流比。这种方式可避免出现因二沉池泥位过高而造成的污泥流失现象,出水水质较稳定,缺点是回流污泥浓度不稳定。
答:1、溶解氧的控制;2、进水营养比的控制;3、硝酸盐含量的控制;4、泥龄的控制。
总磷性质讲分为有机磷、正磷酸盐、偏磷酸盐、焦磷酸盐、磷酸氢盐、三磷酸盐等等
污泥膨胀类型:1、由于活性污泥中大量丝状菌的繁殖而引起的污泥丝状菌膨胀;2、由于菌胶团细菌体内大量累积高粘性物质(如葡萄糖、甘露糖、阿拉伯糖、鼠李糖和脱氧核糖等形成的多类糖)而引起的非丝状菌性膨胀。
推荐15本污水处理工艺技术相关书籍,经典!涵盖设计、安装、运行管理等等……
在传统 A²/O 工艺的单泥系统中高效地完成脱氮和除磷两个过程,就会发生各种矛盾冲突,比如泥龄的矛盾、碳源竞争、硝酸盐及溶解氧(DO)残余干扰等。
磷的去除有化学除磷和生物除磷两种工艺,生物除磷是一种相对经济的除磷方法,但由于该除磷工艺目前还不能保证稳定达到0.5mg/l的出水标准,所以要达到稳定的出水标准,常需要采取化学除磷措施来满足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