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问答】为什么废水中的胶体颗粒不易自然沉降?
废水中许多比重大于1的杂质悬浮物、大颗粒、易沉降的悬浮物都可以用自然沉降、离心等方法去除。但比重小于1的、微小的甚至肉眼无法看到的悬浮物颗粒则很难自然沉降,如胶体颗粒是10-4-10-6mm大小的微粒,在水中非常稳定,它的沉降速度极慢,沉降1m需用时200年。
废水中许多比重大于1的杂质悬浮物、大颗粒、易沉降的悬浮物都可以用自然沉降、离心等方法去除。但比重小于1的、微小的甚至肉眼无法看到的悬浮物颗粒则很难自然沉降,如胶体颗粒是10-4-10-6mm大小的微粒,在水中非常稳定,它的沉降速度极慢,沉降1m需用时200年。
用硫酸调节成pH为2废水经过铁炭处理后,硫酸成为硫酸亚铁,废水的pH值从2升高至5-6,那么铁炭出水为什么还要用石灰粉进行中和处理呢?或者中和处理时是不是可以少加一些石灰粉呢?
通过化学反应(如:中和)和物化处理(如:加药混凝)所产生的污泥习惯上都称作为化学污泥。
废水的生物化学处理是废水处理系统中最重要的过程之一,简称生化处理。生化处理是利用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将废水中的可溶性的有机物及部分不溶性的有机物有效地去除,使水得到净化。
由于废水中存在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等有机物,这些无生命的有机物是微生物的食料,一部分降解、合成为细胞物质(组合代谢产物),另一部分降解氧化为水份,二氧化碳等(分解代谢产物),在此过程中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被微生物降解去除。
臭氧灭菌超纯水处理、活性炭吸附纯水处理工艺、薄膜微孔过滤(MF)纯水处理工艺、离子交换(IX)纯水处理工艺、反渗透(RO)纯水处理工艺、超过滤(UF)纯水处理工艺、紫外线(UV)、臭氧灭菌超纯水处理工艺、EDI纯水处理工艺
指曝气池混合液经30min沉淀后, 相应的1g干污泥所占的容积(以mL计), 单位mL/g 。即: SVI=混合液30min沉淀后污泥容积(mL)/污泥干重(g) ,即SVI=(1L混合液30min静置沉淀形成的活性污泥体积(ml))/(1L混合液中悬浮固体干重)=SV30/MLSS。
污泥沉降比(SV)是指曝气池内混合液在100毫升量筒中,静止沉淀30分钟后,沉淀污泥与混合液之体积比(%),因此有时也用SV30来表示。
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MLVSS)是指单位体积生化池混合液所含干污泥中可挥发性物质的重量,单位也是毫克/升,由于它不包括活性污泥中的无机物,因此能较确切地代表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数量。
微型后生动物(如轮虫、线虫等)的出现则表明微生物群落生长良好,活性污泥的生态系统比较稳定,这时候的生化处理效果最佳,这就好比能经常捕获到大鱼的河流里,小鱼小虾生长良好的情况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