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问答】中和沉淀池的出水pH为什么一定要调节至9以上?
铁炭出水中含有大量的硫酸亚铁,如果不予去除的话,会影响后续生化池中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因此我们必须要用石灰将废水的pH值从5-6再调高至9以上,使水溶性的硫酸亚铁转化成不溶性的氢氧化亚铁与硫酸钙,然后通过混凝沉降的方法使它们沉淀下来,以保证进入生化池的废水中不含硫酸亚铁。
铁炭出水中含有大量的硫酸亚铁,如果不予去除的话,会影响后续生化池中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因此我们必须要用石灰将废水的pH值从5-6再调高至9以上,使水溶性的硫酸亚铁转化成不溶性的氢氧化亚铁与硫酸钙,然后通过混凝沉降的方法使它们沉淀下来,以保证进入生化池的废水中不含硫酸亚铁。
所谓活性污泥的培养,就是为形成活性污泥的微生物提供一定的生长条件,在这种条件下,经过一段时间,就会有活性污泥形成,并且在数量上逐渐增长,并最后达到处理废水所需的污泥浓度。
请认真阅读以下材料后,完成答题:污水污染指标一般可分为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性质三类,物理性质指标如:色度、温度、嗅和味等,生物性质的有机物常用指标如:化学需氧量、总有机碳等。
生化池在运行过程中,当微生物一旦受到负荷(水量、浓度)的冲击,COD去除率会突然下降,严重时污泥会从生物填料上脱落,使出水变混。
节假日或临时停产而导致没有生产废水的现象可能会经常碰到,这时我们可以在生化池内加入生活污水或泵入河水并投加用干面粉烧熟的浆糊来维持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在生化池内,可按每100m3的容积投加5-10公斤干面粉的比例投放,或者按比例投加废酒精,每天曝气4-8小时。
我们已知道,微生物最适宜生长繁殖的温度范围为16-30℃,当温度低于10℃时,废水的净化效果将明显降低,一般来说,温度每降低10℃,COD的去除率会降低10%。那么在冬季,生化池又怎样运作呢?一种方法是在调节池内通入蒸汽,提高生化进水温度;另一种方法是在生化池内补加生物污泥,以提高污泥浓度和降低污泥负荷,如水温能维持在6-7℃,活性污泥仍能有效地发挥其净化功能。
当微生物受到严重损伤且大量死亡而又抢救无效时,应立即向当地环保主管部门申报备案,并立即更换活性污泥。然后查明原因,防止类似事故的再度发生。
生化培菌的周期取决于废水的水温和水质。水温高于15℃以上时,培菌的过程较快,水温低于15℃以下时则污泥驯化时间较长,因此污泥的培养驯化应尽量选择在5-11月期间(长江流域)进行。就废水的水质而言,无毒无害、易生物降解的废水,其生化培菌的时间一般在10-20天,而有毒有害、难生物降解的废水,则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约需30-60天,甚至更长。
答: (1)进水中的有机物质太少,导致微生物食料不足 (2)进水中N、P等营养物质不足 (3)pH值太低,不利于菌胶团生长 (4)曝气池混合液内溶解氧太低 (5)进水水质、水量波动太大,对微生物造成冲击 (6)进入曝气池的污水温度过高
答:污水中有机物很少时,微生物就会氧化体内积蓄的有机物和自身细胞物质来获得维持生命的所需能量,即称内源呼吸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