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解酸化池与厌氧反应器的工艺参数区别详析
从反应原理上来看,水解酸化是厌氧消化过程的第一、二两个阶段,由于水解酸化工艺和厌氧消化追求的目标不同,因此是截然不同的处理工艺。
从反应原理上来看,水解酸化是厌氧消化过程的第一、二两个阶段,由于水解酸化工艺和厌氧消化追求的目标不同,因此是截然不同的处理工艺。
尽管水解(酸化)一好氧处理工艺中的水解(酸化)段、两相法厌氧发酵工艺中的产酸相和混合厌氧消化工艺中的产酸过程均产生有机酸,但由于二者的处理目的不同,各自的运行环境和条件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水中硝酸盐的测定方法颇多,常用的有酚二磺酸光度法、镐柱还原法、戴氏合金还原法、离子色谱法、紫外法和电极法等。
处理含硝酸盐或亚硝酸盐工业废水的常规方法是微电解填料生物反硝化脱氮对于少量的含硝酸盐或亚硝酸盐工业废水还可以采用电渗析、反渗透、离子交换等方法。
答:可采用短程反硝化,因为短程反硝化是直接将亚硝酸氮反硝化为氮气,可大大节省能耗,只是因为亚硝酸氮是不稳定的,很难积累,既然出水亚硝酸氮这样高为何不试试呢?如果能实现,要外加碳源也是很合算的。
答:氨氮可以在有氧存在的情况下被微生物氧化为亚硝酸盐并进一步被氧化为硝酸盐的过程。
2018 年11 月18 日-21 日,IWA国际水协会主办的营养物(氮和磷)去除与回收大会(IWA Nutrient Removal and Recovery Conference 2018)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成功举办。大会特别邀请了水务行业的龙头企业针对主流短程脱氮技术的商业驱动、现有经验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交流和探讨。其中威立雅水务(Veolia)、帕克公司(Paques)、华盛顿水司(DC Water)分别介绍了ANITATMMox 、ANAMMOX 、DEMON 等技术工艺的现状、挑战和应用前景。
目前国内外普遍规定于20±1℃培养5天,分别测定样品培养前后的溶解氧,二者之差即为BOD5值,以氧的毫克/升(mg/L)表示。
在硝化反硝化系统中,因内回流携带DO的影响,实际中投加碳源的量并和理论值相差很大,运营中往往是按照经验公式来计算的,简单方便快捷,脱氮系统的CN比的经验值一般控制在4~6,很多时间会采用中间值计算或者通过对化验出水TN来调整投加量,但是对于经验公式的计算,很多同行还不是很清晰
养殖废水普遍是没有其它有毒有害物质抑制硝化的,在池容、风量设计够的前提下,通过工艺参数的调整,氨氮基本都能给你整达标。